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已经在围棋领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AI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医疗作为和科技紧密联系最紧的领域更是备受关注。智慧医疗作为医疗方向的补充,将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这要靠医疗和科技界人士在已有的医疗资源供求环境中挖掘“增量价值”,创造出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以普惠民众。摆在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科技企业家们面前的是,如何将医学专家的学识和诊断经验进行快速复制,训练成更多模拟专家诊断路径的“人工智能医学专家”,这样做的好处是,用AI代替人工,可复制的模式降低了培养医学人才的成本。
在中国,还有20%的县级医院没有眼科(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很多偏远区域的医疗资源短缺,并且中国眼科医师尤其是眼底专业医师较少,且多分布在城市大医院,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的眼科医生约为3.6万余名,患医比达到惊人的3166:1,这令医院和医生负担很重。
在类似眼科等医生非常稀缺的领域,人工智能则可发挥其独特的价值,辅助医生们的日常工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可以在多个领域为医疗提供服务,比如医学影像识别,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地读取病人的影像所见; 比如临床诊断辅助系统等医疗服务,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康复、手术风险评估场景; 比如药物研发,解决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智慧医疗层面的突破。
早在2012年,在深度学习尚未进入爆发阶段时,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能力,可以用在医学图像的识别和分析上。与传统的图像识别算法不同,识别医学图像需要算法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我们搭建了多个强大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和医院合作,在大量的医学图像上进行标注和持续迭代训练,使得深度神经网络可以不断从中学习,最终产出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人类医学专家接近甚至持平的识别模型。类似的模式,还被引用到了CT、MRI、X光、心电等领域”。
近年来眼科疾病病发率持续增高,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多年之前就意识到眼科疾病会为成为患者的困扰。比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约为25%~38%,失明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并且不可逆,目前全世界有数千万人患有这一疾病,已经成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花费大量时间从多家国内外医院收集了数十万张眼底照片,构建超过100层卷积神经网络,准确解析原始图像的高阶信息,单次迭代持续训练超过120小时,最终研发出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模型,在灵敏性和特异性等主要指标上,获得了和人类医生相当的结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可以提升医生的阅片效率,让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和疑难杂症处理;可以辅助年轻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筛查;也可以助力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大面积疾病筛查。
本文由朗锐慧康编辑整理(www.lrioh.com),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