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企业网 » 新闻资讯 » 玩具 » 洋娃娃+填充玩具 » 科学解读水产品中出现的“鱼浮灵”

科学解读水产品中出现的“鱼浮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2  浏览次数:16
科学解读水产品中出现的“鱼浮灵”

  近日,媒体报道在水产品里发现添加鱼浮灵现象,引起了各界关注。从舆论看,主要认为鱼浮灵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是鱼浮灵在水体中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鱼的体表吸收或通过鳃进入肌肉内,存在隐患。二是认为鱼浮灵作为化学品,其中可能含有铅、砷等重金属,存在隐患。鱼浮灵究竟是什么,它的存在会带来安全隐患吗?

  笔者从PONY谱尼测试集团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专家处了解到,鱼浮灵俗称“固体双氧水”,其商品名称还有粒粒氧、大粒氧和固体增氧片等。这类产品的主要成分一般是过氧碳酸钠,将鱼浮灵投放到水中后,会水解为碳酸钠和双氧水,这时碳酸钠将提高水的pH值,双氧水碱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从而起到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效果。

  鱼浮灵的作用一般是应急增氧,当连续阴天或者光照强烈时,可以通过加入这类化学增氧剂来控制水体微生物的平衡,改善水质。在活体水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鱼浮灵能为鱼、虾、蟹等迅速提供其呼吸所必需的。其实,这两种物质对鱼类的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一般没有负面影响,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和理由说明鱼浮灵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个别不法商贩可能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品过氧碳酸钠来替代渔业用鱼浮灵,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

   但“合格”的鱼浮灵分解产物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谱尼测试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介绍到,目前鱼浮灵类增氧产品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从其主要分解产物过氧化氢来看,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过氧化氢属于“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

  但对于水产品中使用鱼浮灵可能存在的风险,国家食品安全机构的专家也给出建议,应进一步推进鱼浮灵类渔业投入品相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使用流通要求等,规范产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信任度。同时,对鱼浮灵类产品开展风险监测,查处用工业级原料生产出来的过氧碳酸钠替代作为渔业投入品的鱼浮灵的违法行为,排除风险隐患。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联系人:黄女士 黄女士
  • 电话:0755-26050909-862
  •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中兴工业城6栋3层
  • 邮件:ponysz@ponytest.com
  • 传真:0755-2606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