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管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往复式纤维缠绕工艺、连续式纤维缠绕工艺以及离心浇注工艺。
往复式纤维缠绕工艺(属于定长法):在这种工艺方法中,浸胶槽随转动的芯模作往复运动,长纤维玻璃丝以一定的斜角相对于芯模轴辅放,辅角(即缠绕角)受浸胶槽的移动速度和芯模转速之比控制,浸胶槽的平移运动由计算机化的机-电控制。缠绕层数逐渐增加,达到设计的壁厚为止。缠绕完成后,使制品中的树脂基本固化。固化后,从玻璃钢管中脱出芯模。
连续式纤维缠绕工艺(属于连续法) :该工艺是管子在运动中通过一个供给树脂预浸无捻粗纱,短切玻璃钢纤维和树脂砂混合物的供料站,管子是在芯模连续不断的前进中制成的。
离心浇注工艺(属于定长法) :在此工艺中,用切断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和砂,喂入固定在轴承上的钢制模具中,在钢模一端注入加催化剂的不饱和树脂,使其浸渍增强材料,在离心力作用下,树脂置换出纤维及填料中的空气,从而制造出无孔隙的致密复合材料,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管内壁形成一个平滑、光洁的富有树脂的内表面层,管材在较高温度下固化。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管又称玻璃钢夹砂管。
世界上采用往复式纤维缠绕工艺制管的厂家比其它两种生产工艺生产厂家多的多,原因之一是往复式纤维缠绕工艺制造的玻璃钢管具有更广泛的用途,适用性比较好。
结构:
外观质量:管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无龟裂、分层、针孔、杂质、贫胶区及气泡,管端面应平齐、无毛刺。管外表面无明显缺陷。
尺寸:
直径偏差:外径系列应符合表1中规定,内径系列应符合表2中规定。
长度偏差:±0.005L(L为管的有效长度)。
壁厚:小厚度应不小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的标称厚度的87.5%,平均厚度应不低于标称厚度。
管端面垂直度:符合表3中规定。6、内衬层:内表面厚度不小于0.5mm,内表面和次内层厚度应不小于1.2mm。
玻璃钢管运输、贮存:
(1)、起吊和运输
玻璃钢管起吊宜用柔性绳索,若用铁链或钢索起吊,必须在吊索与管道棱角处填橡胶或其它柔性物。起吊时应轻起轻放,必须采用双点起吊,严禁单点起吊。运输时应固定牢靠,采用卧式堆放,严禁抛掷与剧烈撞击。
(2)、贮存
产品应按类型、规格、等级分类堆放,远离热源,且不宜长期露天存放。堆放层数参见表4。堆放时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
安装基本要求:
RPM管道可以采用对接胶合连接、承插胶合连接、承插内外胶合连接、橡胶圈承插连接、法兰连接及胶泥连接等形式。常用的是橡胶圈承插连接和法兰连接及胶泥连接。不论何种连接形式,在安装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膨胀和热应力。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满足下管、回填、夯实及安装操作的要求,一般为管径加两倍工作面宽度和支挡厚度,但管沟底的宽度不应小于600mm。管沟工作面宽度符合表5中规定。管沟的底面要求平整而连续,不得有大于40mm的圆石或大于25mm尖角形碎石直接与管外壁接触。除特殊地质与地形条件,玻璃钢管敷设要求按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管道辐射规范或规程执行。沟槽是否采取支撑措施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断面、外荷载条件等因素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支撑材料可选用钢材、木材或钢材木材混合用使。
管道回填前要检查管道的外观有无损伤及连接有无脱落等质量问题,管沟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土不得含有有机材料、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物,回填夯实密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密度。
准备工序
a、设备调试。首先认真检查设备运转及工作部位是否正常,特别要细心检查树脂-固化剂双组分泵是否有堵塞现象,之间配比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要确保制衬、缠绕、修整、脱模等设备的运行稳定和工作精度;
b、清理模具。要求模具表面无坑凹、粉尘、杂物及其他附着物,模具要作到表面平滑,有问题及时修理、维护;
c、缠聚酯薄膜。为方便管道脱模,在模具表面应包覆1层聚酯薄膜,薄膜搭接宽度1~2㎝,厚度为40um之间。要求薄膜无破损,无皱折,两面光滑洁净。薄膜产品质量满足GB 13950-1992的要求。
制衬工序
a、内衬树脂配制。按质检部门根据当时的工作环境、温度条件作出的树脂配方体系进行内衬树脂配兑,配料量要根据制造进度合理掌握。当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质检部门和制造部门应及时调整配方,并按新配方配制需用的树脂;
b、增强材料准备。按设计要求将制作内衬需用的增强材料运送到指定位置,并对一些宽幅面的增强材料先裁切加工到设计宽度;
c、内衬层制作。按设计要求的铺层步骤进行内衬层制作,各单层铺设过程中应施加合理的张力,相互之间适量搭接,并用组合压辊反复滚压赶出气泡以保证纤维完全浸透。并要求各增强材料层达到设计的树脂含量要求;
d、初步自检。按设计要求铺覆完各层后,要求操作工人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测:内衬是否达到设计厚度,局部是否有贫胶、挂胶现象,是否有白斑、气泡,是否有等,若发生上述情况应及时汇报并采取处理措施;
e、进入内衬远红外深度固化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