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臭剂,其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在国外作为助洗剂商品大量使用。但由于次氯酸钠水溶液稳定性差、易分解,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带来许多困难。由于次氯酸钠强氧化性不宜与其他原料复配且本身带有的氯味,限制了它在家庭中的使用。
近年来国外对次氯酸钠溶液的增稠作了大量的研究,增稠的次氯酸钠溶液增加了与物体表面的粘附力,适用于清洁垂直硬表面上的污渍。这类产品特别适用于盥洗室、抽水马桶和浴缸四周壁面的清洁,杀菌和消毒,还可用于下水道清洁和开通,比酸性洗涤剂更有效、更安全,也可有效地除去霉点的斑迹。
次氯酸钠液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根管冲洗药物,常用浓度为0.5%~5.25%。次氯酸钠为广谱杀菌药物,对感染根管内的多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还有明显的腐蚀作用及较强的组织溶解作用。次氯酸钠液的组织溶解性和根尖周组织溶解性和根尖周组织的毒性均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液能溶解根管内感染或坏死组织,对根管系统有较好的清洁和杀菌作用,但对根尖周围组织的毒性也随之加大
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不仅影响根尖周疾病的愈合,还极易损伤口腔黏膜,故考虑到毒性方面的因素,临床多选择0.5%~1%的次氯酸钠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使得其溶解根管内有机物和灭菌能力都大大减轻。因此,次氯酸钠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单独应用于临床,冲洗效果并不理想。液性质不稳定,储存时间过久或放置不当极易变性,影响冲洗效果。另外,即使低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也有刺激性气味,操作不当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次氯酸钠的应用领域广泛,在各领域中的成品品质要求各不相同。虽然成品次氯酸钠生产工艺均采用烧碱和液氯反应制备,但由于一些生产厂家利用了化工废酸废碱作为生产原料,使市场中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也相差悬殊,对成品品质的有效保障带来风险。
改造后采用10%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经在线自来水稀释至5%有效氯溶液并储备在原料桶内,通过**计量将次氯酸钠输送到水厂各工艺投加点,分别在沉前、滤前、滤后、出厂四点投加,共计有数字泵22台,其中375 L/h流量12台,60 L/h流量10台。水厂次氯酸钠储备系统有30 t储罐10只,大储备量300 t,可满足高峰时期10 d的用量。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次氯酸钠的氯酸盐指标限值,而根据欧盟标准,次氯酸钠氯酸盐含量要低于有效氯的5.4%。调研及实验证明,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非常容易分解,25℃时每天损失0.15 mg/L左右,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氯损失越多,主要是ClO—发生了歧化反应生成氯酸根。成品次氯酸钠含有效氯浓度一般在10%以上,若出厂前储备时间长则容易导致氯酸根含量超标,国内曾出现因投加高浓度成品次氯酸钠导致出厂水副产物超标(氯酸盐限值0.7 mg/L)的案例。为减少副产物产生,水厂目前采用成品到厂后进行对半稀释至5%。
固体和液体次氯酸钠在国内外化学试剂公司均有销售。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制得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含量为5.25%。商业漂白剂的pH是11~12.5,不需提纯可直接应用于有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