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啮小蜂防治农林害虫时间:2010- 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可有一种叫做美国白蛾的幼虫专门贪噬树叶,它几乎能危害所有的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一旦大规模地爆发,成片的树林、果园、庄稼就难逃厄运了。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又会杀伤其他有益的鸟类和昆虫,过上三年两载,美国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如何不伤害自然,使用经济环保的措施防治病虫害?啮小峰生物防治手段是21世纪植物保护的重要课题,用天敌昆虫来消灭害虫,能有效消除农药残留,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啮小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它是农业、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啮小蜂是美国白蛾、松毛虫、松毒蛾、玉米螟、棉铃虫、苹果巢蛾、菜青虫、小菜蛾、蝇类等100多种害虫上的老熟幼虫和蛹上寄生,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消灭害虫。在害虫幼虫后期和蛹期,通过人工在田间、林间释放啮小蜂,采取生物措施,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并且在害虫的老熟幼虫、蛹内形成新一代的啮小蜂,在田间、林间循环不止,以控制害虫的发生。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王洪魁教授通过十多年研究,发明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项目已由四平市梨树县红嘴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到我省开发繁育,率先开展500万亩农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在梨树县石岭镇耿老村及四平市叶赫镇双合村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引进我省的啮小蜂,体长只有1毫米,雌雄性比高、繁殖量大,易于人工控制驯化繁殖,是一种优良的昆虫天敌,被誉为剿灭害虫的“神枪手”。这种小蜂具有很强的飞翔和搜寻寄主的能力,可以敏锐地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老熟幼虫或蛹,很轻易刺破害虫或其蛹的表皮,将卵产于害虫蛹内,它的卵、幼虫和蛹期均在害虫蛹内度过,吸取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将害虫的蛹杀死。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寻找新的害虫,从而达到防治美国白蛾等害虫的目的,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
释放啮小蜂无毒无害、安全环保,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是目前防控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柳毒蛾、榆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释放啮小蜂时,等待释放的小蜂都是事先在害虫虫茧内养好的,即将羽化飞出的成虫,藏在虫茧裹着的蛹壳内。每个虫茧约有5000—10000头啮小蜂,每亩林地只需2—4个虫茧就可达到防治效果。只要把这些虫茧挂在林中的树上,过不了多久,茧内就会陆续飞出啮小蜂。过程虽然很简单,但是释放啮小蜂防控美国白蛾等害虫依然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放蜂时间:因为啮小蜂主要针对害虫的蛹产生作用,因此放蜂的时期应在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老熟幼虫期到化蛹初期这段时间,且应间隔一周左右,少量多次释放,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5℃以上的晴朗天气,每天的10—16时释放为宜,因为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放蜂量:一般1头白蛾啮小蜂雌蜂可以寄生消灭1头美国白蛾蛹。考虑到自然界中多种可能的不利因素对小蜂释放后的影响,为了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寄生蜂个体寄生寄主,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放蜂量按蜂虫3:1的比例计算。一般而言,预防性放蜂,亩放蜂量2万头左右,即2-4个蜂茧;防治性放蜂,1个白蛾网幕放蜂0.5万头,即1个蜂茧。
放蜂方法:啮小蜂水平飞行距离一次为45米,垂直飞行一次为35米。根据亩放蜂量的多少,布置放蜂点要均匀,点与点水平距离在50米以内。放蜂时,将刚开始羽化出蜂的寄主茧用皮筋套挂或用小盒直接挂在树枝上,或用大头针钉、图钉钉在树干上,让小蜂自然羽化寻找寄主。用试管或指形管繁殖的小蜂可直接将试管放在树干基部,拔开棉塞,以便小蜂自然飞出。
注意事项:禁止雨天放蜂,也禁止将蜂直接放于地面,以防蚁类等取食虫茧,破坏放蜂效果。
记者在省森林防疫总站了解到,遵循自然界规律,用天敌昆虫来消灭害虫,能有效消除农药残留,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根据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利用控制温度、湿度等手段来人工控制它们的发育进度,一旦哪里遭遇美国白蛾的危害,就可以迅速繁育成为一支随时应召的生物快速反应部队,消灭美国白蛾。目前,对啮小峰的研究工作依然不断的进行中,对于“休眠”“假死性”等课题仍在紧密的攻关中。专家建议,在大的病害爆发时,要采用综合治理,既要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又要采用无公害的药剂治理,做到双管齐下,有效的达到治理防控的目的。利用这种以虫制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既不会污染环境,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而控制害虫的效果却持续有效,所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利用生物技术替代防治农业害虫、林业害虫等的农药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对吉林省今后在农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推行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措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