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企业网 » 新闻资讯 » 工艺品 » 陶瓷工艺/雕刻 » 解读中国石狮子文化

解读中国石狮子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30  浏览次数:83
我国一些古建筑中的石狮子,造型夸张,刻工精细,雄伟庄严,神态逼真,“虎”视耽耽,栩栩如生,实为今人叹为观止。

现今看到的石狮子,有走狮和卧狮两类。“走”则似雄风穿谷,“卧”则有腾跃之势。和真狮比起来,更显得美态可掬。“九斤狮子十斤头”,石狮的头部是相当大的。脑门宽阔隆起,天庭饱满,下颌裂开,地阁方圆。眼窝深,眼球鼓,鼻根深陷,张嘴似欲吞欲笑,多呈憨态。毛发呈卷曲纽状,自然地附着颈项部,更显得威而不怒,猛而不残。石狮有雌雄两种:雄狮口含圆珠,耳呈叶状,两边超过卷毛高度,毛发卷曲很有规律,布满了耳、颈部。有时脚蹬绣球,表示其性贪玩耍。而雌狮身上多背小石狮,或足下踩小石狮,表示一种“母爱”,很有情趣,一般情况下,门左置雄狮,门右置雌狮。

石狮子www.shishizi0.com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变化。汉代瘦长颈健,魏晋时体态趋向短小,隋唐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石狮的体形也雕刻得雍荣华贵,“富态”起来。南宋时期,它也变得妩媚有余而威武不足了,明代随着向海外的开发,石狮雕刻工整,形象威武,咄咄逼人,清代沿袭了明代雕刻之风。

石狮的形象,大抵和民间杂技中狮子有关。晋人王嘉撰《拾遗记•周》中记载了舞狮子的杂技:“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能机巧变,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手纤毫之中。缀金玉毛羽为裳。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之声,或化为犀象、师(同狮)子、龙、蛇、犬、马之状……备为百戏之乐。”这一段关于周朝七年杂技艺术的描绘,确切说明当时已盛行舞狮子一类了。到了北魏时期,民间风俗还称狮子为“避邪”。以此推测,门宅前设置石狮子,很可能有两个用意:一是为了镇宅祛邪,护法守卫;二是为了美化环境,成了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0312-2288554
  • 地址:保定市天鹅路五一九高层公寓
  • 邮件:shishizi0@163.com
  • 手机:15128291748
  • 传真:0312-56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