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私自灌装进口红酒 豪华马甲下隐藏龌龊内幕 水母网7月19日讯(YMG记者 徐睿 报道)花高价买来的进口葡萄酒,饮用之后身体却产生不适。连日来,记者陆续接到一些市民报料,反映进口葡萄酒市场问题较多,比如以次充好,傍,乱标价等。
为此,记者连日来暗访烟台市一些超市、酒吧、洋酒行发现,经过我市工商行政执法部门的持续整顿,我市进口葡萄酒市场虽然较为规范,但个别销售场所仍存在定价较乱、未经授权私自灌装勾兑等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杯下肚上吐下泻
洋葡萄酒也有假?
丁先生在莱山区某快递公司上班。今年7月初的一天晚上,丁先生和两位同事到酒吧玩,点了三杯法国红葡萄酒。回家后,丁先生感觉头和肚子很不舒服,上吐下泻。第二天,丁先生一打听,两位同事喝完酒也有些不舒服,但没有自己这么厉害。
丁先生认为,那天晚上自己喝得并不多,而且俩同事也不舒服。“200元一杯的进口红酒,喝完之后竟然会肚子疼,这到底是什么酒?”丁先生怀疑喝了假酒,可苦于没有证据证明酒吧的酒确实质量有问题,只能不了了之。
在芝罘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王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几天前,王先生在一家烟酒专卖店花300多元买了一瓶智利红酒,据说是原装进口。当晚,王先生拿出这瓶红酒饮用,翌日早上起来,王先生惊讶地看到,自己的脸肿了,上医院检查,诊断是喝红酒过敏引起的。
王先生觉得不对劲,以前喝的红酒比现在多都没事,这回才喝了三杯而已,怎么过敏反应如此强烈?他找到一位在洋酒行工作的朋友帮忙鉴别了一下。朋友告诉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瓶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但可以肯定,不是智利红酒。
贴牌洋酒多分两种
质量如何令人忧
在我市一家大型超市,一款号称进口的“古堡酒”才卖50.8元人民币。记者仔细一看,这酒原来是厦门灌装的。其中还有几种来自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进口红酒,价位大多在200元左右。
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中,很少有消费者能说出不同产地、价位葡萄酒的区别,由于不太懂酒,包装上的价格、产地等信息就成了消费者判断红酒的主要依据。我市一位红酒专家介绍说,进口红葡萄酒的不断进入,虽然培养了一批消费者,但至少还有一半消费者不懂酒,一些不规范的酒类企业借机低价兜售灌装酒。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进口葡萄酒,除了原瓶进口的,还有两种:一种即OEM——在国外寻找酒庄酒厂合作,贴牌灌装后进口到国内,号称原装进口销售;另一种是将国外散装原酒用皮囊或塑料桶运到国内,根据“需要”勾兑调味,再标榜自己是进口酒。
散装酒进口后如果不改变品质,还勉强可称为进口葡萄酒,但如果对进口葡萄原汁再进行勾兑,再称之为“进口葡萄酒”,就完全不靠谱。据了解,国内有些商家将10吨散酒可以勾兑成30吨甚至40吨的酒,这些“进口酒”的质量与层次可想而知。
但是,也有的消费者盲目追求高价位,似乎“越贵的就是越好的”,商家也顺势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把本来很便宜的进口葡萄酒随便定价,反而取得不错的销量。
“其实,葡萄酒的价格和它的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不应‘以价论酒’。”蓬莱一家葡萄酒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认为,现在烟台市场上很多红酒的品质都不错,价格也不高,消费者完全承受得起。
未经授权私自灌装
“名酒”产自小作坊
记者调查走访中还获知一个惊人的内幕,全国和我市都发现过一些类似于“皮包公司”之类的小厂家,通过从国外进口葡萄汁,私自加工、分装成葡萄酒,再贴上一个国外的标签,一瓶“进口红酒”就这么诞生了。
蓬莱市工商局曾多次对这样的小厂家进行突击检查,并依法严处。在执法人员小刘的印象中,这些“皮包公司”有的连像样的生产地点都没有,只是在一个环境极差的条件下,拉过来一个大桶,里面盛满不知从何而来的葡萄汁,就开始进行加工和灌装。“这些皮包公司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有时候,只用一两个小时就生产出数十瓶甚至上百瓶‘进口红酒’,其中不乏世界葡萄酒。”
据介绍,国内商家分装生产进口红酒,必须得到国外酒供应商的授权才可。而私自灌装,再标个离谱的高价,除了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损害。
这些小作坊产的“进口葡萄酒”都流向哪里了呢?蓬莱市葡萄酒局许科长介绍说,小厂家私自灌装、勾兑、贴牌生产出来的“进口葡萄酒”,由于缺乏正规手续,想要进入正规的大商场和超市不太可能,因此,它们主要流向要求不是很严的餐馆、饭店、烟酒店及一些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由于是在国内贴牌生产,因此,一瓶葡萄酒既可以是法国造,也可以是澳大利亚造,只要在酒标上随心所欲地编几个年份、级别和品牌就行了,反正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看明白。
义乌卓成酒具 开瓶器 红酒盒 联系人:郭先生 电话15988527626 QQ12825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