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故通常认为,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一般是指:粟、豆 、麻、麦、稻。 五谷史话 “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处 粮食类—— 五谷饭 选五种杂粮合制为饭。如:大米、小米、高粱米、大麦、红豆,各 200克,组成五谷饭。 八宝粥 用不同杂粮搭配熬制,可根据不同季节,个人口味配以应季杂粮、坚果、水果等。不同食谱的八宝粥,营养成份不尽相同。 玉米 玉米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镁、硒丰富,具有综合性的保健作用。近年来发现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这种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缓衰老的作用。 玉米除直接食用外,可与配以其它杂粮加工成玉米糕、玉米饼、玉米馒头、玉米碴粥…… 荞麦 与众不同的是,荞麦含有"芦丁",这种成分可降低人体血中胆固醇,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尔人。不但大量吃荞麦面,也吃荞麦的嫩茎和叶,而当地居民很少患高血压病。 燕麦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燕麦里含有亚油酸,每50克燕麦中所含亚油酸相当于10粒"脉通"的含量,所以燕麦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据报道,美国的一项相关研究证实,每天吃60克燕麦,可使胆固醇平均降低3%。英国的研究成果认为,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麦粥,可将心脏病死亡率降低6%,燕麦所含的多种酶类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帮助延缓细胞的衰老。 小米 又名“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粟米所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其营养价值高,单位热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小麦粉及稻米,还含钙、铁、磷、胡萝卜素,所含纤维素8.6%仅低于燕麦接近糙米。 豆类—— 黄豆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有卵磷脂、胆硷及多种维生素。与其它食品比较,只蛋白质一项黄豆比瘦肉多1倍,比鸡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 黄豆味甘平,可以"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内寒"等,是食疗佳品。 据研究,黄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缓人体衰老;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保持血管软化;黄豆中的抑胰每,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黄豆中磷含量可观,对大脑神经非常有益,神经衰弱及体质虚弱者,常食有益;黄豆中富含的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大有补益。 绿豆 绿豆含丰富的维生素A、B、C,它有退燥热, 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对疲劳、肿胀、小便不畅有很好的功效。 绿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说浑身是宝。像绿豆粉可以治疗疮肿烫伤;绿豆皮可以明目;绿豆芽还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绿豆汤,不仅能增加营养,还对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咽喉炎及视力减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绿豆属寒性,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低血压和女性生理其间不吃为宜。 另外,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 红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 如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 蚕豆 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不过蚕豆性滞腻,胃气弱者吃多了易胀气,不宜多吃。 另外蚕豆含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银屏性溶血等中毒症状,就是俗称的"蚕豆病"。这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碗豆 碗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烟酸等成份。 碗豆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下气通淋,止泻的功效。 黑豆 黑豆营养丰富,有豆中,营养之花之俗称。古代养生家视作辟谷仙方: "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 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并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 根茎类—— 红薯 中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结合,有助于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白薯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在肠内能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预防便秘,减少肠癌的发生。白薯属碱性食物,能中和酸性食物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防止血液、体液酸化。白薯还能减少皮下脂肪,避免肥胖和预防胶原病的发生。 洋葱 在食物的营养成份表中﹐洋葱的营养素含量并不算高﹐它之所以有保健效果﹐是因为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和大蒜一樣﹐洋蔥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所以洋蔥和大蒜一樣氣味很重)﹐与硒等抗氧化物質﹐因此它也被认为能夠杀菌﹐而且有利於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脂及促进肠胃蠕动。 红萝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质,对美容与健康大有助益。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c、d、e、k、叶酸、钙质及食物纤维等,几乎可以比美综合维他命药丸。 土豆 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土豆还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是一般粮食所不可比的。土豆还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所含的钾可预防脑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从营养角度看,它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苹果的3.5倍。土豆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个土豆,患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4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常食土豆已成为防治胃癌的辅助疗法。 南瓜 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南瓜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2.4mg%维生素B1 0.05mg%,维生素B2 0.06mg%,维生素C 5mg%;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最近还发现南瓜中还有一种“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五谷杂粮对其他疾病的调理作用。
本文摘自:http://www.0771xukun.com 咨询服务热线:0711-2361685 18707716081 包友萍(南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