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企业网 » 新闻资讯 » 建材 » 围栏 » 新疆活动板房

新疆活动板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62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1年排名行业前列的钢结构企业年产钢结构加工量79万吨,进入行业前30名的钢结构企业年产钢结构加工量14万吨~50万吨,这在整个建筑业用钢的统计里显得微不足道。

中国钢铁企业联合会发布的钢企中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钢铁企业发生大面积亏损,净利润急剧收窄,8月下旬亏损进一步加剧。

有人认为,钢铁产能过剩、库存量过大将影响后期钢铁行业的利润,也有人认为,钢铁企业利润下降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放缓,市场需求低迷。

从建筑用钢着手也许能找到出路

国外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10%~30%,以中国年产7亿吨钢计算,10%就是7000万吨。但是,目前我国每年建筑用钢量才3000多万吨(不含钢筋)。而美国、日本这些钢结构建筑普及的国家,用钢量已经达到了钢产量的30%。这些钢结构建筑较普及的国家与我国的差距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大量使用建筑结构用钢不重视,更没有鼓励政策。如果把钢结构放到一个产业链中间,我们会发现,它的上游是钢厂、下游是开发商和老百姓,钢结构处在最为关键的中间环节,而恰恰国家对这个关键的环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导致钢结构企业至今没有形成规模。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1年排名行业前列的钢结构企业年产钢结构加工量79万吨,进入行业前30名的钢结构企业年产钢结构加工量14万吨~50万吨,这在整个建筑业用钢的统计里显得微不足道。

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钢结构建筑位列其中,这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一个福音。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量十分巨大,就算以每平方米用钢30公斤~50公斤计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用在商品房领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我国钢结构住宅技术的日益成熟,钢结构住宅大规模推广势在必行,钢铁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钢铁是工业的血液,钢结构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虽然当下中国钢铁严重过剩,但是从长远看钢产量还是短缺。我国的优质铁矿石资源相对匮乏,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从未来国家储蓄发展的角度考虑,藏钢于建筑,藏钢于民,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目前,我国住宅施工多采取现场生产的方式,将建筑材料、设备运送建筑工地,进行现场作业,施工工序几十年不变。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差异,这种生产方式易出现现场材料浪费、管理粗放、水电浪费严重、垃圾排放处理不善等问题。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对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调查,有50%以上的住宅开发项目工期得不到保证,不能按合同工期交工;有30%以上的项目造价突破合同造价,工期和成本的需要导致开发商投资成本增加,最终这部分增加的造价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时,由于现场控制、检验环节弱化,为劣质材料进入工地、现场的偷工减料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然而,当我们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时,钢结构并没有因为其所具有的低碳环保特性为社会所青睐。中国钢结构建筑的比例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恰恰意味着中国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但提到绿色建筑,人们并不会直接联想到钢结构,这说明老百姓对钢结构知之甚少。普及钢结构知识,让老百姓接受钢结构住宅,需要钢结构大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现阶段,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及各省市钢结构学会(协会)应协助各级政府,围绕钢结构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从事钢结构设计、制造、施工的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围绕杭萧钢构、宝钢钢构、北京赛博思、昆钢钢构、莱钢建设、马钢钢构等一批代表我国钢结构住宅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和武汉世纪家园、杭萧钢构职工公寓、云南校安钢结构等一批优质工程,开展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大力宣传和推广对钢结构重大科技成果、新材料、新技术及新颖结构的应用,最终推动我国建筑领域实现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痛定思痛加强建筑抗震性能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这些年来,建筑房屋抗震性能差是导致震灾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在地震灾害中得到了检验。在汶川地震中,以九州体育馆为代表的钢结构建筑成了灾民的避难所,钢结构以其特有的安全性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近几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部分国内钢结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行业研究人员赴欧美国家、韩国、日本开展钢结构住宅技术交流和考察活动。大家对上述国家政府和企业重视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和推广,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日本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尤其在上世纪,日本政府在每一次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都会修订法规,补充条款,提高建筑抗震标准。建筑商都会根据建筑受损程度,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新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改进建筑的结构体系。日本重视对造成地震灾后伤害案例的研究,其技术成果会得到国家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进行推广和运用。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生命第一是建筑的准则。研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钢结构产品,走中国钢结构住宅独创的技术创新之路,制定抗震和验收新的标准,体现科技节能、科技创造生活新追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 刘万忠)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联系人:邵 国春
  • 电话:13476724661
  •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阿勒泰路661号
  • 邮件:shaoguochun520@qq.com
  • 手机:13476724661
  • 传真:0991369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