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酒精行业单个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超过规模10万千升的企业仅1家,2003年达到2家,2004年为5家,2005年达到8家,到2006年已经成为12家。另一方面,在2006年,产量在5万千升以上的企业的总产量为34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4%,行业集中度不断加深。
二、酒精生产企业向原料主产区转移趋势明显
从2006年我国各省酒精产量可以看出,工业酒精产能在向东北和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以及江苏、山东、广西等薯类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如吉林和内蒙古,酒精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后吉林省新增玉米酒精产能达100万吨以上。江苏连云港地区,因地处港口,拥有进口木薯便利的条件,原有酒精企业不断扩产,新建企业规模争相扩大。
三、国际酒精价格看好,出口激增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工业酒精82万吨,达历史最高水平。若一半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则折合玉米近125万吨。此外,我国同期还出口了310万吨玉米。两项合计435万吨。政府出于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考虑,取消了执行多年的酒精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导致2007年我精出口量回到以前水平,同时加剧国内酒精市场的竞争。
四、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水平不断下降
我国工业酒精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税收不公平现象。从2005年与2006年我国省区单位产品缴税情况可以看出,每千升酒精税收最高达499.9元,最低的仅11元,不公平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错误政绩观影响,一些乡镇办、村办的私营酒精企业仍实行包税制,致使这些企业大多数都偷税漏税,不治理污染,追求短期效应。同时,投资周期短、成本回收快、资本积累率高等都极大刺激了投资者的欲望,导致酒精厂越建越多,产量越来越大,形成恶性竞争、无序竞争。
另外,我国工业酒精行业现在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三个等级,不同地区执行标准不同,一些企业由于地方政府保护,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政策,减少了治污成本,使守法治污企业处于竞争不利地位,加大了酒精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http://www.czxd168.com/news_view.asp?i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