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控表(碳势控制仪)连接氧探头测量炉内碳势的实现要点
原理概述
炉内碳势(C‑O 含量)由 温度、氧分压(pO₂)和 CO 含量 决定。
氧探头(氧化锆浓差电池) 实时测量炉内 pO₂,控制系统把该信号与温度、CO(或 CO₂)浓度一起计算出 碳势值,并通过阀门调节气氛实现闭环控制。
系统组成
组成部件 功能 常见型号/品牌 氧探头 测量炉内氧分压(10⁻⁶‑10⁻² atm),耐温 600‑1100 ℃,输出电压 1.0‑1.3 V 马拉松 碳王氧探头、Marathon O₂‑Probe 碳控表/碳势控制器 接收氧探头电压、温度、CO/CO₂信号,计算碳势并输出 4‑20 mA 或 Modbus 控制信号 Carbo‑100、CARBOMAT‑M、2900CP 系列 温度测量 热电偶(K、S、R)提供炉温 标准热电偶 CO/CO₂分析仪(可选) 提供 CO、CO₂浓度输入,提高碳势计算精度 红外 CO/CO₂ 仪 阀门执行机构 根据控制器输出调节氮、甲烷、氢等气体比例 电磁阀、气动阀 接线要点
氧探头:两根信号线(+、–)直接接至碳控表的 氧电势输入(0‑5 V)或 4‑20 mA 输入端。
温度:热电偶信号接至 温度输入(K、S、R 兼容)。
CO/CO₂(若使用):模拟电流(0‑20 mA)或数字(Modbus)接至对应输入。
控制输出:4‑20 mA 或 Modbus/TCP 信号驱动阀门,实现气氛调节。
校准与维护
氧探头:每 12 个月检查参考空气氧含量(21 %),必要时更换参比气源。
积碳清除:定期通入少量氧气进行 烧碳,防止探头前缘积碳导致测量误差。
验证:使用 钢箔定碳法(每周或关键工艺每日)对比实际碳含量与仪表显示的碳势,确保精度符合 CQI‑9 标准。
典型应用流程
启动:系统读取炉温、氧探头电压、CO/CO₂信号。
计算:碳控表依据 pO₂‑T‑CO 关系计算当前 碳势(%C)。
比较:将计算值与设定的目标碳势(如 0.8 % C)比较。
调节:若偏差超限,控制器输出调节信号给 气体阀门(增加/减少甲烷或氢气),使炉气碳势回到目标范围。
监控:实时显示氧压、碳势、阀门状态,异常时触发报警并记录日志。
选型建议
高温、强腐蚀:选用 马拉松碳王氧探头(耐 1650 ℃,铂电极,快速响应 < 100 ms)。
中等温度(600‑1100 ℃):可使用 2900CP 系列碳势控制器 搭配标准氧探头。
需要双回路(氧+红外):采用 PT700 碳控仪表 与 红外 CO 仪 双监控方案,提高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