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VZP-6*0.6传感器电缆传感器信号电缆 PRVZP-1-LF-6*0.6
1.适用范围
传感器信号电缆 PRVZP-1-LF-6*0.6 规范适用于无线电通讯和有关电子设备传输信号用的环保多芯信号电缆。
2.使用特性
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90℃;
电缆的敷设温度不低于0℃;
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室内使用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5倍;
室外使用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3.型号及规格
电缆的型号规格为:
PRVZP-1-LF 6×0.6mm2。
4.技术要求
4.1 结构
4.1.1 结构尺寸符合表1。
表1结构表 单位: mm
型 号
规 格
mm2
导体
结构
绝缘
标称
厚度
绝缘
外径
mm
内
外径
mm
护套
标称
厚度
护套
外径
Mm
外
外径
mm
PRVZP-1-LF 6×0.6
19/0.2
0.5
2.05±0.1
≤6.95
1.1
9.2±0.2
≤10.4
PRVZP-6*0.6传感器电缆4.2 材料
4.2.1导电线芯
导电线芯为镀锡铜线,其单线应符合GB/T4910-2009的规定,其结构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2 绝缘
绝缘层采用经辐照的低密度聚,应符合RoHS环保要求,绝缘应紧密地同心挤包在导电缆芯上,绝缘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PRVZP-6*0.6传感器电缆4.2.3 成缆
绝缘线芯按规定的顺序成缆,成缆方向为S向,成缆节距应不大于成缆外径的15倍,成缆时可加绵纶丝填芯或挤出成型填芯。
4.2.4 绕包聚酯薄膜、编织内
编织内之前和之后分别绕包聚酯薄膜,绕包方向分别为Z向和S向,聚酯薄膜应符合GB 13542.4-2009的规定。
内应采用符合GB/T4910-2009规定的镀锡圆铜线编织,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允许有一个锭子单向漏编,其长度不大于50mm。
4.2.5护套
外护套采用阻燃PVC材料,其厚度和外径符合表1的规定。
4.2.6编织外
PRVZP-6*0.6传感器电缆外应采用符合GB/T4910-2009规定的镀锡圆铜线编织,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允许有一个锭子单向漏编,其长度不大于50mm
先看一下一个带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控制的电路。接着看看是怎么运行的?合上电源开关QS1,三相电源经过FU1来到接触器km的输入端1,3,5,然后通过接触器的输出端2,4,6,来到热继电器的主触点输入端再从热继电器的输出端输送到电机,完成的是主电路,如果要实际接线的话,可以按照上图中线号的标注来接线,这样不会迷糊。控制回路:合上开关后,控制电源L2流经fu2直接来到接触器km的线圈。另外一条控制线L1,经过fu2来到热继电器的常闭输入点,然后从热继电器的常闭输出点来到停止按钮SB2的输入点,然后从SB2的输出点分两条,一条进启动按钮SB1的输入点,一条进接触器辅助触点常开点的输入端,最后从启动按钮的输出端和接触器辅助触点常开点的输出端并一条线接到接触器的线圈,跟控制线L2形成回路。
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8051单片机,它的资料比较全,用的人也较多,市场也很大,51单片机内部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建议初学者将51单片机作为入门级芯片。单片机属于硬件,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使用仿真软件来学习单片机,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使用仿真软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把硬件摆在你面前,亲自操作它,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也才能掌握它。单片机这门课是非常重视动手实践的,不能总是看书,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看书,我们需要从书中大概了解一下单片机的各个功能寄存器,如果看的多了反而容易搞乱,尤其是现在市场上大多数讲单片机的书一开始就讲解较复杂的内存、地址、存储器,更让初学者感到不知所云、难以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