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面临着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引起全国人们的高度关注。一场保饮水,保春播,保春灌的抗旱大战就此拉开。在缺乏地表水的旱灾地区,开采地下水是解决旱情的重要应急措施,打井找水由此成为抗旱大战中重要的一项,许多地区纷纷组织打井队伍奔赴各个旱区打井找水。如今,机械打井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方法,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特汇总了机械打井的相关技术知识。本期介绍第一项——如何把握地下水分布的规律与特点。
一些地方废井多、不出水或出水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井址不准,深浅不适。因而把握地形水系的一般规律十分重要。按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可划分为基岩破碎带或风化带含水层、碳酸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岩系孔隙含水层3种。
含水层贮水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和岩性组成。含水层的厚度愈大,组成的岩土颗粒愈粗大,其贮水量也就愈大。比如川中丘陵地区,风化裂隙水的含水层一般在20-30米的深度。对于井址的确定主要是找准“泉眼”。
有一首找水歌诀或许能为打水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两山夹一嘴,地下必有水”,“碎石带下水汪汪,红石头下干梆梆”,“湾对湾,嘴(指山嘴)对嘴,长流水”等。歌诀里的意思就是指的要把钻孔布置在岭状中丘坡脚、丘陵谷地、洼地或风化裂隙发育及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勾通处。
另外,国土资源部对旱情高度重视,不仅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亲自率领抗旱工作组亲临现场找水。同时还科学的绘制了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以及应急地下水水源地的示意图,以利于开采人员迅速而准确的找到地下水。
根据图示,我国北京市周边、河北、河南北部、山东东南部都属于大型应急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而山西、陕西地下水源较少。